安徽日報報道|安徽小鎮掀起新“車改”,公務車這樣用……發表時間:2022-09-19 10:03來源:安徽日報官微 “上面千條線、下面一根針”。 基層干部十分辛苦,無時無刻不在“奔跑”的狀態。 車輛,就成為他們“跑”起來的重要工具。 公務用車制度改革后,一般公務用車取消,保留車輛配備盡可能向基層傾斜,然而,基層公務出行仍面臨“車少、事多、出行需求大”的矛盾與困境。 如今,安徽基層出現了一種全新的公務用車出行模式, 高效、省錢、規范, 可謂是“用過都說好”。 這是什么“高操作”?接著往下看—— 01 偏遠小鎮的新“車改” “老劉,車鑰匙放鑰匙柜了,跑了40多公里”……8月初的一天傍晚,滁州市南譙區章廣鎮政府大院內,該鎮宣傳干事鄭淑婷將一輛比亞迪牌新能源汽車緩緩停在充電樁邊。 她口中的“老劉”——章廣鎮黨政辦主任劉義友開始給車子充電。 這車可不是老劉的私家車,而是一輛租來的“共享公務車”。 車輛不配專屬司機,誰要用,誰申請,然后自己駕駛,如果車輛出現問題,交給車輛所屬公司去維修,政府幾乎不用花錢修車。 講白了,就是:政府“租車”、平臺“管車”、公司“養車”。 為什么這座位于滁州西部山區的小鎮,要實行這種公務出行模式呢? 原來,章廣鎮比較偏遠,距離區政府有62公里,鎮域最大跨度40公里左右,且公共交通不便利。 2016年公車改革后,該鎮僅配備2臺公務用車,但基層任務逐年增加,配備的車輛完全滿足不了出行需求。 缺車,只有租了,可大家發現租賃社會車輛,花費挺大。 “給你算一筆賬,去區政府跑個來回120公里,租車輛的話,油費+租車費用每公里就得5塊錢,來回一趟就要花600元,那幾年,我們年均租車費用至少20多萬元。”章廣鎮黨委書記儲海軍表示。 此外,這些社會車輛不少是“黑頭車”,且缺乏有效監管,既有交通風險又有廉政風險。 變化,出現在2019年。 這年4月,章廣鎮采取新能源汽車分時租賃的方式,向一家租賃公司租來了3輛新能源汽車,公司負責安裝智能充電樁、北斗衛星定位終端、基層保障平臺等,并承擔車輛的保險、保養、維修等支出。 “既省錢又省心,使用成本非常低,就花個‘租賃費+充電費’,每公里只要1毛錢電費,比燃油車便宜多了。”儲海軍說道。 到底能省多少錢呢? 當地測算過,攤上租車成本的話,每公里1塊多,相比以前租用社會車輛,保守估計,每年至少省下7萬多元。 用得越多越劃算,更重要的是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。 對于車輛使用頻繁的單位,這種新模式的經濟優勢更加顯而易見。 比如鳳陽縣9個鄉鎮、8家縣直單位租了57輛新能源汽車,在基層單位中大受好評。 鳳陽縣交通運輸局副局長寇國安表示,他們執法車輛使用需求極大,一輛車每天要跑超過120公里,光油費1個月就要四五千元,此外車輛老舊,維修費用開支很大。 “我們處置了6輛老舊燃油車,租了6輛新能源車,不僅省了大量油費,維修、保險還不用我們操心,真正為我們基層解決了大問題。” 02 公務車“長了眼睛” 管理規范,成為新模式又一大優點。 以往,部分地區采取的私車公用、租賃社會車輛、包干交通費等辦法,由于信息不透明、監管不到位,一些“私車公用”變成了“私車公養”,有的“開公車干私事”,有的以包干交通費名義變相發放福利,產生了一些“微腐敗”問題。 從2019年開始,安徽省機關事務管理局關注到基層公務出行普遍存在的痛點和堵點,在全國率先探索新能源車分時租賃保障基層公務出行,開發建設全省基層公務出行保障平臺。 “你看,用車人、用車事由、車輛運行軌跡、里程等全部一目了然,運行軌跡還可以回放追溯。就像車子長了‘眼睛’似的,你去了哪、你現在在哪,我們都能看到。”劉義友指著大屏幕說。 老劉是車輛的“大內總管”,負責統一調度車輛。他表示,如果要用車,申請人通過APP提交申請,幾分鐘就能走完全部流程。 “我們同平臺公司開發了智能調度終端,用車申請經審批后,平臺自動派車,用車人自己到智能調度終端取鑰匙,然后開車。此外,同方向的要‘拼車’,低于2年駕齡的或近2年年度違章達12分的不能申請駕車”。 據平臺服務方介紹,該平臺建立了省市縣鄉四級數據聯通共享機制,能完成車輛從申請、使用、監管等環節智能化管理。 用車出行更方便,基層干部到一線更“勤”了。 僅章廣鎮,每車每月出行達90次左右,這幾年,在疫情防控、鄉村振興、雙招雙引、為民辦實事等工作中,車輛調度速度快,保障效果好,大大提升工作效率。 “高效便捷、節能省錢、可控可管、干部歡迎。”一位基層干部用幾句話概括了該模式的優點。 03 即將全省推廣的新模式 不僅僅是滁州,全省各地都在積極行動,全面推廣應用基層公務出行保障新模式。 2020年,省機關事務管理局聯合省發改委、省財政廳出臺意見,倡導各地實行以新能源汽車分時租賃為主,多種保障方式并行的新模式,保障基層公務出行。 剛開始,也有不少地區遲遲沒有行動,甚至有種種顧慮和排斥心理。 在多輪論證和示范推廣下,安徽16個省轄市59個縣區、近300個鄉鎮已在實行新能源汽車分時租賃新模式,租賃車輛1500多輛,初步建立起基層公務出行保障體系。 公務用車制度改革后,安徽公車數量減少了46.6%,建立了公車管理信息平臺,實現了“全省一張網”管理,改革成效獲得中央車改辦和國家機關事務管理局肯定,并作為經驗在全國推廣。 下一步,這項改革將向縱深推進,打通基層公務出行的“最后一公里”,讓基層工作的“車輪”陽光高效地“跑”起來。 |